全國4800多萬戶企業,絕大多數都是中小微企業,構成了中國經濟的“毛細血管”。
超萬億市場規模,通過幫助企業“觸網上云”,建立起一個個更“聰明”的數字化生產線。
當中國制造“牽手”工業互聯網,會擦出怎樣的神奇火花?
在安徽省合肥市,一家生產市政井蓋的傳統制造業中小企業,就這樣與“共享型”的工業互聯網平臺“羚羊”相融合,開啟了從機械化、自動化到信息化的轉型升級道路。
在“羚羊”工業互聯網平臺上,集納的5000多款數字應用,通過智聯設備讓生產大數據“上云”集合;而在云端,各種服務商讓企業能夠自動采集生產數據、監測能耗、把控成本、進行供應鏈管理等。
企業得到的實惠,見證著中國制造“普惠”的紅利。面對超預期疫情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影響,數字化應用水平高的企業抗風險能力和恢復能力要遠勝于其他企業,并展現出更強的韌性和更大的發展空間。
工業和信息化部研究機構數據顯示,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目前已邁過了萬億元大關。與此同時,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、智能制造試點示范行動等正在全國組織展開。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在4月19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,21個?。▍^、市)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將工業互聯網列入了今年的工作任務,中國“5G+工業互聯網”在建項目總數達到了2400個……
“上云”故事還在不斷增加,“云上”的紅利也在不斷釋放。
隨著工業互聯網的加快應用,更多的中國企業以更少投入、更低成本,收獲了生產方式的變革,不僅帶來了看得見的提質增效,更帶來了抗壓能力、盈利能力、成長能力等“看不見”的好處,也為中國經濟積聚著面對疫情沖擊、實現長遠發展的底氣。
出品人:王磊 劉菁
策劃:尚軍 幸培瑜 李亞彪
監制:馬寶軍 王璐
統籌:鄭清斌 杜屹然 趙方圓
編導:王琳 張志歡 蔡迪
記者:馬姝瑞 屈彥 汪海月
配音:谷松
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(CNC)
新華社安徽分社
聯合制作